close
標題:
關於鄧氏宗祠,急!急!THX!
發問:
最佳解答:
"松嶺鄧公祠" 松嶺鄧公祠松嶺鄧公祠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龍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圍和祠堂村之間,是香港最重要及規模最宏大的祠堂之一。祠堂於40及50年代曾用作學校,於1997年11月7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歷史 松嶺鄧公祠約於明嘉靖四年(1525年)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1302至1387年)而興建,是龍躍頭鄧族的宗祠。在每年元宵節(正月十五日),當年添丁的族人會在宗祠作點燈儀式。而二月初二則為祭祖日。 結構 萃雲堂松嶺鄧公祠為三進二院式建築物,門廳前的對聯為「峰起龍山疊嶂層巒五朵芙蓉開嶺表流翻吉水尋源溯本一條脈絡貫江西」;「偉業冠雲臺漢室將軍綿世胄芳聲流稅院宋朝郡馬大名家」,字裡行間隱藏鄧氏家族的淵源。中廳名為「萃雲堂」,是族人議事的地方,檔中設在中廳後部,與正廳分隔。正廳分為三殿,當中奉祀歷代先祖,包括初祖(元亮)、二世祖(惟汲)和皇姑及其後廿二世祖,皇姑的神主牌形制與其他不同,有龍頭木雕,左殿為配賢祖先神位(有功名或有貢獻的祖先),而右殿則為配享鄉賢。宗祠內外均飾有以吉祥圖案為題材的精緻木刻雕飾、彩塑、陶塑及壁畫。 維修 松嶺鄧公祠曾數度修建,現時所見應為民國10年(1921年)重修後的規模。祠堂全面維修工程於1991年展開,工程獲得香港賽馬會及政府撥款資助,在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建築署古蹟復修組監督下,於1992年中才完成。 "廈村鄧氏宗祠" 廈村鄧氏宗祠,又名元朗鄧氏宗祠、友恭堂,是香港一座祠堂建築,位於新界元朗廈村,將於2008年2月1日聯同其鄰接的禮賓樓和友恭學校,成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歷史 廈村鄧氏宗祠於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立基上樑,並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落成。元朗廈村的鄧族興建該祠的原因,是希望能夠紀念鄧洪贄及鄧洪惠兩位祖先的功勞。該祠曾分別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及光緒九年(1883年)進行大規模的修葺。而鄰接鄧氏宗祠的禮賓樓和友恭學校,相信在民國十三年(1924年)之前已建成。 建築 廈村鄧氏宗祠屬於三進兩院式建築設計:祖先神位供奉在後進明間的木神龕內,中進則懸有多塊功名牌匾,而後院亦建有兩個廂房。其前中後進和廂房,均飾有以花卉圖案裝飾的精美檐板,部份橫樑更雕刻了精巧的傳統中式吉祥圖案。其主要建築結構,是以青磚牆和石柱支撐著木構瓦片天面,樑架上裝有優美精緻的斗拱。 禮賓樓則由兩座建築物組成,之間被庭院分隔。其建築結構以青磚建造,牆身支撐著由檁條及椽子構成的金字瓦面屋頂。其牆楣以花卉及幾何圖案的灰塑裝飾。其右堂依然保存著琉璃漏窗,兩側則保存有一副灰塑對聯。該樓內仍舊放置著供奉文昌及武曲的神龕。 友恭學校以青磚築砌,有兩組屋脊,綴有吉祥及幾何圖案的灰塑。校舍最初是一座三開間建築,至1952年成為政府資助學校時,曾加以擴建。其山牆上仍保存著草尾灰塑裝飾。 用途 廈村鄧氏宗祠是元朗廈村鄧族主要的祭祀及節慶活動的場所。每年的春秋二祭,以及點燈等宗族傳統習俗,仍然在該祠內舉行。此外,該祠也是舉行十年一屆的廈村太平清醮的重要場地。 禮賓樓原本是鄧族招待客人留宿的地方,約於1950年代用作友恭學校的教師宿舍。而友恭學校則是為了當地兒童提供教育而與建的學校。 1)鄧氏宗祠是值得保存,因為可以讓後代認識香港的歷史
其他解答:
關於鄧氏宗祠,急!急!THX!
發問: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1.鄧氏宗祠反映了傳統農村哪方面的歷史文化?(詳細一些) 2.大家認為鄧氏宗祠是否值得保存?(詳細一些)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Thank you so much!!! (10分)最佳解答:
"松嶺鄧公祠" 松嶺鄧公祠松嶺鄧公祠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龍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圍和祠堂村之間,是香港最重要及規模最宏大的祠堂之一。祠堂於40及50年代曾用作學校,於1997年11月7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歷史 松嶺鄧公祠約於明嘉靖四年(1525年)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1302至1387年)而興建,是龍躍頭鄧族的宗祠。在每年元宵節(正月十五日),當年添丁的族人會在宗祠作點燈儀式。而二月初二則為祭祖日。 結構 萃雲堂松嶺鄧公祠為三進二院式建築物,門廳前的對聯為「峰起龍山疊嶂層巒五朵芙蓉開嶺表流翻吉水尋源溯本一條脈絡貫江西」;「偉業冠雲臺漢室將軍綿世胄芳聲流稅院宋朝郡馬大名家」,字裡行間隱藏鄧氏家族的淵源。中廳名為「萃雲堂」,是族人議事的地方,檔中設在中廳後部,與正廳分隔。正廳分為三殿,當中奉祀歷代先祖,包括初祖(元亮)、二世祖(惟汲)和皇姑及其後廿二世祖,皇姑的神主牌形制與其他不同,有龍頭木雕,左殿為配賢祖先神位(有功名或有貢獻的祖先),而右殿則為配享鄉賢。宗祠內外均飾有以吉祥圖案為題材的精緻木刻雕飾、彩塑、陶塑及壁畫。 維修 松嶺鄧公祠曾數度修建,現時所見應為民國10年(1921年)重修後的規模。祠堂全面維修工程於1991年展開,工程獲得香港賽馬會及政府撥款資助,在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建築署古蹟復修組監督下,於1992年中才完成。 "廈村鄧氏宗祠" 廈村鄧氏宗祠,又名元朗鄧氏宗祠、友恭堂,是香港一座祠堂建築,位於新界元朗廈村,將於2008年2月1日聯同其鄰接的禮賓樓和友恭學校,成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歷史 廈村鄧氏宗祠於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立基上樑,並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落成。元朗廈村的鄧族興建該祠的原因,是希望能夠紀念鄧洪贄及鄧洪惠兩位祖先的功勞。該祠曾分別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及光緒九年(1883年)進行大規模的修葺。而鄰接鄧氏宗祠的禮賓樓和友恭學校,相信在民國十三年(1924年)之前已建成。 建築 廈村鄧氏宗祠屬於三進兩院式建築設計:祖先神位供奉在後進明間的木神龕內,中進則懸有多塊功名牌匾,而後院亦建有兩個廂房。其前中後進和廂房,均飾有以花卉圖案裝飾的精美檐板,部份橫樑更雕刻了精巧的傳統中式吉祥圖案。其主要建築結構,是以青磚牆和石柱支撐著木構瓦片天面,樑架上裝有優美精緻的斗拱。 禮賓樓則由兩座建築物組成,之間被庭院分隔。其建築結構以青磚建造,牆身支撐著由檁條及椽子構成的金字瓦面屋頂。其牆楣以花卉及幾何圖案的灰塑裝飾。其右堂依然保存著琉璃漏窗,兩側則保存有一副灰塑對聯。該樓內仍舊放置著供奉文昌及武曲的神龕。 友恭學校以青磚築砌,有兩組屋脊,綴有吉祥及幾何圖案的灰塑。校舍最初是一座三開間建築,至1952年成為政府資助學校時,曾加以擴建。其山牆上仍保存著草尾灰塑裝飾。 用途 廈村鄧氏宗祠是元朗廈村鄧族主要的祭祀及節慶活動的場所。每年的春秋二祭,以及點燈等宗族傳統習俗,仍然在該祠內舉行。此外,該祠也是舉行十年一屆的廈村太平清醮的重要場地。 禮賓樓原本是鄧族招待客人留宿的地方,約於1950年代用作友恭學校的教師宿舍。而友恭學校則是為了當地兒童提供教育而與建的學校。 1)鄧氏宗祠是值得保存,因為可以讓後代認識香港的歷史
其他解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