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回歸十年你心目中香港?

發問:

回歸十年你對香港民生, 社會, 政府 的看法 ? 优點+理由, 缺點+理由.

最佳解答:

回歸十年我對香港民生的看法: 優點: (1)由於中國很支持香港的經濟的發展、先後開放多個省市的居民、讓他們可以自由行來港。這無疑是增加香港的旅客的數量、大大增加香港旅遊業的發展。這亦幫助了香港整體的經濟收入、促進了香港經濟發展。當然由於過往旅遊業一些害群之馬、使內地遊客蒙受損失、曾經一度影響旅遊業的發展。不過旅遊業議會已與中國旅遊局採取一些有效措施例如盡量解決零團費的旅行團的問題和徵罰無良的商店等措施、旅遊業可望來恢復光輝的日子。 (2)隨著中國的財經發展迅速、很多中國股票在香港上市、因而刺激香港股市不斷上升、恆生指數不斷創新高。香港有很多人靠買股票賺取很多金錢、百萬富翁不斷增多。香港經濟好、很多人會肯在香港消費、帶動香港經濟更向前漫進。 (3)隨著中港貿易更頻發接觸加上CEPA的簽訂,香港與中國的商業貿易發展的機會愈來愈好。香港實在是可以有很大優勢去更多發展內地市場。香港的航運業、物流業、金融業和旅遊業更會興旺地發展。 (4)隨著香港的迅速經濟發展、香港可以投放更多資源來改善民生。香港扶貧委員會已決定撥錢去扶助貧窮人、希望幫助香港貧窮人脫離跨代貧窮的問題。 (5)香港的民生發展經過很多的挫折後,現在總算回到平穩的階段。在董建華下台後、曾蔭權上台、政策問責官員和政府公務員隊伍可以得以重整、加上經濟開始復甦、使很多民的生政策得以落實推行。 缺點: (1)回歸後由於要、面對金融風暴的衝擊、香港經濟大受打擊。加上董建華八萬五建屋計劃使坐擁四千多億財政儲備及八八千億外匯儲備的香港特區政府、從此陷入日益加深的財政危機、而市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2)由於董建華志大才疏、好大喜功、好逞強、在他任內決定推行有很多大型工程如八萬五建屋計劃、數碼港、中藥港、推行母語教育改革。可惜無一能成功推行、反而引起很多惡劣的後遺症。 (3)由於董建華用人唯親不是用人唯才、所以有真材實料的人未能擔上重任。反而有些靠托的人能身居要職、影響了政府有效的施政、實在可惜。 (4)當sars發生時和二十三條的立法更顯得董建華政府在處理天災和人禍的事情上顯得束手無策、無計可施。他首先未能果斷地在SARS期間有明智的決定以使部份人死於SARS。在二十三條更漠視港人的憂慮。 (5)現在經濟得以改善、但卻製造更多的貧窮者使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貧富縣殊的問題在香港愈來愈嚴重。所以經濟繁榮背後卻有很多辛酸的故事。很多人其實未享受繁榮的成果。 香港的社會的優點: (1)回歸之後、無可否認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感多了。香港人更多了解中國政府官員的作風和態度。 (2)香港人多講、多聽、多讀普通話以致香港人更融入中國的文化。 (3)香港比較更接受解放軍的形象。隨著在開放日有更多的接觸、香港人認識解放軍是一隊充滿文明和英武雄師的軍隊。 (4)香港社會保持一定程度的自由、使香港持不過同政見人仕不致失去出入境自由。保持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五十年來資本主義制度不變。 (5)香港社會顯得更用和平放法去爭取民主雙普選。雖然面對困難,但香港人卻堅持到底去爭取,實在難能可貴。其中五十萬人和平和理性地地表達對政府的不滿特別要求董建華下台。這充份表明香港人是相當成熟和理性。 香港被社會缺點: (1)香港的社會的法治受到嚴重的衝擊。三次人大釋法實在破壞了香港穩固的法治精神。行政機關嘗試挑戰法院的獨立性,亦是不可取。 (2)香的社會的言論自由和新聞受到限制。很多報刊都自動自覺自我審查,不肯披露國內的負面消息 (3)基本法的設立對香港有很多重要的指引和解釋。但有很多人都不熟悉基本法的條文的意思。他們不明白那些是很重要影響我們的對精神和靈性的生活。 (4)香港的民主普選都未能成功在香港實行。2012年舉行雙普選似乎機會相當渺茫。 (5)香港社會的人民是較實際,缺乏有勇氣去改善現時的社會面貌的膽。就因為缺乏這點勇、所以民主制度較難在港推行。 香港的政府的優點: (1)香港的特首是中央任命、所以他應該是愛國愛港人士、並且擁護基本法的實施。這對幫助他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非常好的。 (2)香港的立法會有民選成份、讓市民可以一人一票選出立法局議員、監察議員。議員可以監察政府的運作。香港區議會都有民選議員、他們可以咨詢市民對政府的意見、然後交給政府參考。 (3)香港政府有高官問責制,向市民負責。若果他們做得不好、便要辭職下台。這會增加市民對政府的信心。 香港政府的缺點: (1)由於香港的特首是中央任命,所以他事事聽命於中央、失去自由去高度自治理香港。不能實踐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精神。 (2)由於香港立法會不是全面普選,有很多有潛質和才能的人都不能夠透過普選進入立法會。相反有些人卻透過功能組別很輕易不受市民監察下進入立法會。他們只需要向他們的功能組別負責,不需要向地區市民負責。所以很多政策未反應市民的意願。 (3)高官問責制與常任祕書往往缺乏溝通、因而引致很多不協調的現象。這就引起很多政府公務員離開政府架構的原因。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其他解答:
arrow
arrow

    sui90fm90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