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香港街道特色

發問:

我想問一問皇后大道同英皇道的文化特色(要做說明文)唔該~~

最佳解答:

皇后大道中(Queen's Road Central)是香港開埠之後的第一條建築的沿海市中心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北岸。連同皇后大道西及皇后大道東,由中西區的石塘咀,一直延伸至灣仔區的跑馬地,全長約5公里。三條道路可簡稱為大道中、大道西及大道東。 1841年,香港政府在香港島西營盤至中環之間以移山方式建造第一條大馬路,於1842年2月落成通車,全長4英里。這亦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其英文原名「Queen's Road」原是紀念當時的英女皇維多利亞女皇,理應譯作「女皇大道」,但被華人師爺誤譯為「皇后大道」。雖然當局曾於1890年澄清錯處,但道路的錯誤中文名稱最後還是將錯就錯沿用至今。香港日治時期,皇后大道曾被改名為「明治通」。 後來皇后大道向東及西伸展,由中環德輔道中交界至上環水坑口街稱為皇后大道中。西面伸延,由上環水坑口街至石塘咀卑路乍街命名為皇后大道西;而由德輔道中交界到跑馬地黃泥涌道伸延的稱為皇后大道東。當中由德輔道中至灣仔軍器廠街一段皇后大道東在1960年代末改建後,改成為金鐘道。 皇后大道中今天仍然為香港市區的中心。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行一直位於皇后大道中一號。皇后大道亦曾被稱為「大馬路」,相對之後興建的堅尼地道為「二馬路」,寶雲道則為「三馬路」。 英皇道是香港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銅鑼灣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是以門牌號碼來計全香港第二長的街道,僅次於廣東道(門牌號碼最大為1239號)。 184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已開始修建一條道路沿海岸線連接銅鑼灣及筲箕灣的道路,現時電氣道以東的英皇道路段便是當年該條道路的一部份。到了1880年代,因應太古公司開發鰂魚涌成為工業區,便把該道路擴闊,並命名為「筲箕灣道」[1]。不過,當時的「筲箕灣道」只是一條狹窄的泥路。 到了1934年,當時香港輔政司修頓建議開拓一條100呎闊的新路取代舊路,而開山所得的泥石,用作七姊妹區填海工程。1935年6月21日,道路正式落成,為紀念當時英皇佐治五世銀禧大典,便將道路命名為「英皇道」。英皇道通車後,香港電車便從只能鋪設單軌的電氣道改行鋪設了雙軌的英皇道。其後,英皇道兩旁逐步發展,成為北角一帶最繁盛的道路。 香港日治時期,英皇道曾被改名為「豐國通」。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其他解答:

皇后大道, 為殖民政府在港建造第二條的道路 (首條是為建造皇后大道而興建的荷里活道), 紀念維多利亞女皇. 至於英皇道, 前身為連接寶寧海旁道和筲箕灣路, 正值英皇喬治五世登基, 因而命名為英皇道...
arrow
arrow

    sui90fm90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